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永冻层 > 第4章 大老李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四章大老李

    雪断断续续地下了一星期,连大老李也感到今年的雪特别大,天也特别冷。这天大老李早上起来下了炕,一推门,门像是被什么堵住了,大老李猛地用力,才推开手掌宽的一点空隙,他向外张望,原来雪已高过了门槛,把门堵住了。大老李估计这雪有一尺多深,他费了好大劲才出了门。

    连部办公室位于山坳的北坡上,大老李站在门口俯视,雪已经停了,天空放晴,眼前整个战备村仿佛埋进了雪堆里,白茫茫的一片,只露出些许棕褐色的木刻楞墙。大老李心里寻思:今天早上的操练看来不能进行了,再说这些天来的连续训练也够知青们受的,他们毕竟不是正式军人。于是大老李决定今天取消训练,改为学习毛选,具体学哪篇文章各班排自定。连指导员老王昨天下山开党委会去了,过几天才能回来,现在战备村的一切都由大老李说了算。

    大老李对这段时间来的工作颇为满意,昨天晚上的林场电话会议上刘书记还表扬了自己。看来自己还是比较适合做知青工作的,和青年人在一起总会使人产生一股蓬勃的朝气和激情。

    其实,大老李也不过三十刚出头,只是长的个子高大、身材魁梧,又有一脸粗糙的络腮胡子,样子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许多,所以林场的人都管他叫大老李。他名叫李兴凯,老家在乌苏里江下游的兴凯湖,祖上和父母亲都是渔民。李兴凯出生那年还处于抗战时期,他刚满一岁父亲就被日本关东军抓去当劳工,修筑一个军事基地,家里剩得母亲和四个孩子,母亲只好带着他的年仅八岁的大哥到兴凯湖捕鱼,幸好那时湖里鱼多,家里没有粮食时就靠吃鱼填饱肚子。大老李父亲在一次挖战壕的过程中摔伤了腿,还遭到日本鬼子的毒打,他遍体鳞伤,痛苦不堪。抗战一胜利,父亲总算活着回来,家境才稍好了一点。

    用大老李自己的话说,他是喝着鱼汤长大的,小时候一直跟父亲在兴凯湖捕鱼。说起兴凯湖的鱼,大老李会眉飞色舞起来,什么大马哈鱼、鳇鱼、鲫鱼,还有兴凯湖有名的大白鱼,肉质鲜嫩,在别的地方是绝对吃不到的。“别看你们来自江南水乡,这些鱼你们可能都没吃过呢,味道好的没治!怎么吃法都行——炖、烤、炸、蒸……”一天晚上大老李在徐志东他们宿舍里唠嗑时这样说,还兴致勃勃地唱起了乌苏里船歌:

    啊郎赫拉赫呢哪雷呀,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

    蓝蓝的江水起波浪,

    赫哲人撒开千张网,

    船儿满江鱼满仓。

    啊郎赫拉赫呢哪雷呀,

    白云飘过大顶子山,

    金色的阳光照船帆,

    紧摇桨来掌稳舵,

    双手赢得丰收年。

    啊郎赫拉赫呢哪雷呀,

    白桦林里人儿笑,

    笑开了满山红杜鹃,

    毛主席领来幸福路,

    人民的江山万万年。

    啊郎赫拉赫呢哪雷呀赫普哪呢赫呢哪……

    自来到战备村这些日子他每天晚上都到知青宿舍去,和知青们谈天说地,扯东道西的,同时也了解他们的思想和生活状况。

    解放后大老李参了军,在部队里一呆就是六年。他所在的部队是边防军,在黑龙江江边。他刚到部队时,中苏关系还保持着斯大林时期的苏联老大哥式的友谊,中方边防军时而还和苏方边防军举行联谊活动,边防军形同虚设,两国都在一个阵营中,没有互相戒备的需要。江面上虽说以主航道为界,但两国的船只常常错航在邻国一边的江面上,不但不会招致警告,还以此为友谊的象征。边境上的居民也可以凭着边防证互相来往。在这种情况下,大老李所在连队的边境巡逻如同走形式一般,自在的很。

    但好景不长,过了两年,形势急转而下。六十年代初,中苏论战开始,边境也随之紧张起来了……

    大老李从部队转业后,恰逢国家对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大规模开发,于是他先参加了大兴安岭特区所在地(那时把大兴安岭地区称作特区)——加格达奇的建设,后来随着铁道兵建造铁路的向北推进,他又来到了大兴安岭北部林区的g林场。在g林场他成了家,后来有了一个儿子。

    大老李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比较满意,妻子文静秀气,在林场的女人中也算得上漂亮。她在林场的小学当老师,这样的职业在当地已经很不错了。大老李到战备村当知青连连长之前是采伐三连的指导员,这工作对他来说似乎不够理想,在山上搞采伐一个月最多回家两三次,如遇冬季木材生产的黄金季节有时整月回不了家。大老李几次想调离采伐连,但都没成功。这次机会来的很凑巧,刘书记的小女儿进学校读书,正巧分到他妻子这个班上。他妻子是个能干的女人,便和刘书记妻子的关系搞的很密切。不多久,林场里来了知青,刘书记就名正言顺的把大老李调到战备村当连长,等知青连的工作一结束,大老李就不用再回采伐三连了,直接调到山下的汽车连,因为汽车连缺少一个指导员。

    这一调动再也称心不过了,大老李对刘书记的感激之情是可想而知的。

    在上任知青连连长前,刘书记和大老李谈过一次话,要他在做好知青连工作的同时,从知青中物识几个体格健壮、表现较好的男知青到汽车连培养当驾驶员。

    大老李对这一使命牢记在心,因为选好这几个人也关系到自己今后在汽车连的工作。汽车连是林场的生产命脉,大老李清楚地知道这一工作的好坏与自己的前途密切相关。

    打从知青到来的第一天起,大老李就开始留心他们中的一些人。一个星期过去了,大老李的心里已基本定好了这几个人,徐志东就是其中的一个。

    大老李习惯用军人的目光打量人,从外表上,他一眼就看出徐志东有一付健康结实的体魄。在这些天一系列的军训中,徐志东也确实表现出良好的内在素质,尤其在昨天的打靶训练中,徐志东的射击成绩是全连最好的。在部队大老李当过排长,那时他最欣赏的就是射击,一个射击出色的军人无疑是好的军人。

    除了指导员老王外,大老李对任何人都没说起过自己调动的事。林场里的人事调动往往是敏感的话题,大老李不想在自己上任汽车连指导员之前闹的沸沸扬扬。老王是林场的党委委员,肯定是知道这件事的。

    此刻,大老李踩着厚厚的积雪按宿舍通知完学习毛选的事后,就向食堂走去。走进食堂一看,今天的早饭是煎大饼加小米粥,还不错,大老李领了一份边吃边问负责食堂的俞师傅,今天中午吃什么?俞师傅皱皱眉头说,细粮已经吃的差不多了,要吃粗粮了。大老李想了想说,是该让知青们吃吃粗粮了,反正迟早得吃。粗粮意味着苞米馇子、高粱米饭和窝窝头。知青们初来乍到,林场特意安排让他们多吃点细粮,以慢慢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现在已经过去一个星期了,适应是有期限的,总不能老适应下去,再说国家对细粮的供应有严格的规定。

    吃完早饭,大老李回到连部办公室,抽了一支烟,他觉得自己也该好好休息一下,这些天来每天起早贪黑的,确实很累。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