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白山黑水 > 第21章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1931年9月27日,阎宝航和流亡的东北爱国人士、青年学生400余名,在北平西单牌楼旧刑部大街12号的奉天会馆东院——哈尔飞大戏院正式召开成立“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大会(以下简称“救国会”)。劫后余生的东北同胞,群情激愤,同仇敌忾,一致表示和衷共济,抵抗日本侵略,收复东北失地的决心。

    成立大会由卢广绩主持,一致选举阎宝航、高崇民、卢广绩、杜重远、王化一、王卓然、黄显声、车向忱、金恩祺、梅佛光、钱公莱、张希尧、杨大光、郑奠邦、孙一民、韦梦令、韩立如、谷秀岩、霍维周、熊飞、顾翌常27人为委员。大会首先讨论救国会宗旨。与会的国民党人士提出救国会应以筹集捐款、救济东北难民为宗旨。至于抗日问题,应听候政府指示。阎宝航认为,救国会应以武装抗日,收复东北失地为宗旨,否则,救国会没有成立的必要。双方唇枪舌剑,几至演成格斗。由于主张以武力收复东北为宗旨的人占有大多数,少数国民党人愤而离开会场。最后大会一致通过救国会宗旨:抵抗日本侵略,共谋收复失地,保障主权。大会决定聘请军事人才,组成特别委员会,计划实施发动东北民团、散兵、土匪,组成抗日游击力量。组织设计委员会,聘请大学教授,熟谙外交及世界情形人才,设计外交方面事宜,以应付东北目前状态。训练学生,一部分成为学生军,一部分回到东北做政治、军事工作。这次成立大会,虽然选出了执行委员,但由于大部分尚未到达北平,故未立即成立组织机构,也未选出常委。

    9月28日,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阎玉衡、卢乃赓、王化一、金哲忱等四十余名委员发表宣言,指出:呜呼!吾东北三千万民众,数万里国土,今日已在日人铁蹄蹂躏之下矣!浃旬之间,破坏我城镇,屠戮我人民,焚毁我房屋,劫掠我财产,豺牙密厉,虺毒恣睢。以致闾里骚然,死伤狼藉,大好河山尽葬送于倭奴炮火之下。是真所谓危急存亡之秋,千钧一发之时也!

    10月21日,救国会举行全委会议,选出阎宝航、高崇民、王化一、卢广绩、彭小秋、霍维周、熊飞、杜重远、李梦醒九人为常委。下设总务、宣传、军事三个组,阎宝航任宣传组组长,副组长杜重远。负责出关人员的政治培训和抗日宣传工作。事实上,阎宝航在以后的工作中,不但以全力做好抗日的宣传,在军事方面,支持东北义勇军作战;在总务方面,积极募捐等,做了大量工作。到1932年1月12日,救国会常委会举行会议“讨论会务改组问题”,到25日,救国会机构改组完成:将委员会改名为执行委员会,“执委四十一名,常委十五人,监委五人”。总务、宣传、军事三个组改为三个部:即总务部、军事部和宣传部(后又改名叫政治部)。由阎宝航、王化一、杜重远分任宣传部长、军事部长和总务部长。

    对于阎宝航参与其事的救国会的性质,确实存在不同说法。就参加人员的阶级成分而言,资产阶级占少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占绝大多数。就党派而说,国民党如梅公任(又名梅佛光)、吴焕章、黄剑秋及“改组派”钱公莱等,青年党如王捷侠、霍维周等,都曾参加。共产党地下党员和在党影响下思想进步的青年,则有宋黎、张希尧、宁匡烈、张雅轩(现名为张金辉)等。阎宝航、卢广绩、王化一、车向忱等,则大多属于无党无派。可以看出,并不像有的人认为的那样,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反帝大同盟盟员和广大爱国青年学生占大多数,虽然不掌握救国会的领导权,却是救国会的中坚力量。“当时许多爱国青年学生,并不是中共党员或支持者,他们只在国难当头时不断在追寻一条救国的道路,用较为积极或激进的方式表达他们的忧国热忱,反对政府或国民党的论调固然经常有之,但绝不等于他们就是共产党,或由共产党所影响、号召,乃至策动,才参加救国会的组织。”

    可见,阎宝航等组织成立的救国会,是在张学良的授意之下,由东北爱国流亡人士等自发参加的民众抗日团体。正是在这个团体中,阎宝航和他的同事们怀着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恨之情,从事东北救亡事业,为复土还乡进行着不懈的士努力和斗争。

    救国会成立时,阎宝航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参与起草救国会成立宣言:《告东北民众书》。宣言由秘书处长卢广绩交给胡石如起草,经阎宝航、高崇民润色修改后发表的。全篇对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侵占东北,充满切腑之情。对美丽富饶的东北大好河山充满着眷恋之情,表达了“共效驰驱,一息尚存,誓死靡他”的决心。宣言谴责日人“竟于九月十八日深夜之间,出我不意乘我不备,肆意烧杀*掳之暴行,以逞其封豕长蛇之夙阁。其事变之剧屠戮之痛,不惟在中国为空前之未有,即征诸世界,亦乏先例”,“此种不讲人道,违背公理,破坏和平之野蛮举动,实为人类所不齿,抑亦国际所难容”。宣言指出:“日人占据辽吉后,即实行其吞并朝鲜之故伎,先后各省‘独立’,进尔‘保护’,以达其鲸吞之夙愿,切望国人勿堕其狡计,甘为傀儡,以自弃国人,而同招灭亡。夫东北者,乃我祖若宗辛苦经营,方有今日之繁荣。今则强邻凌轹,已非我有;清夜自思,上无以对祖宗,下无以对子孙。倘此时而犹泄泄沓沓,听其宰割,堕罕实而长寇仇,则全国覆亡之祸即在眉睫。望我同胞速起自救。”这字字句句,就像是阎宝航从心里迸发出来的一样,他在诉说,他在控诉,他在呐喊!

    为扩大宣传,阎宝航制定了“内地讲演计划”,计划中对组织、材料、手续、经费等都做了详细规定。

    从1931年10月至1932年12月,由阎宝航选派各地的讲演计18队,80余人。这些讲演队大多由阎宝航邀集杜重远、王化一、高崇民、卢广绩、车向忱、徐靖远等救国会主要负责人带队,分赴天津、南京、上海、福建、广州、浙江、江苏等地宣传抗日。阎宝航自己则利用基督教青年会的关系,多次到南京、上海举行报告会、座谈会和记者招待会,揭露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的野蛮罪行与亡我之心;痛陈东北人民的悲惨境遇;盛赞东北义勇军和民众抵抗外倭侵略的斗争。据上海《民国日报》1932年1月4日报道,阎宝航在应上海市商会和教育界救国联合会之请,到该市商会议事厅讲演时,不但揭露日军的侵略暴行,还批评当地政府事前不加防范,事后又抱不抵抗主义以致失地千里,不堪收拾。他坚决主张拒绝与日本直接交涉,要求日方赔偿我损失,树立我国东北之根本安全。他呼吁各界人民一致对外,与日本从经济上彻底绝交,以及厉行军事训练等等,在场两千多听众深受感动。

    在宣传部长的岗位上,阎宝航工作十分繁忙。当时,王卓然在张学良支持下,曾成立“东北问题研究委员会”,聘请阎宝航等为委员。阎宝航要经常参加会议,研究探讨东北问题。与此同时,在他的主持下,救国会宣传部还积极创办抗日救亡报刊。救国会“办事细则”中规定,宣传部第三科负责掌管“救国旬刊”,规定“所有到文、稿件、旬刊论文,及剪报等,均须按日送交部长核阅”,可见阎宝航对所办报刊是相当负责的。细则还规定“救国旬刊”首页评论,代表本会意见,应于本部每次部务会议,讨论决定题材。阎宝航对旬刊重点文章、评论不但亲自审阅,而且常常亲自动笔。1932年2月,政治部创办了由李全林任主编的《救国旬刊》,其办刊宗旨“志在阐扬中华民族精神,叙述抗日战绩,报告抗日消息,采集抗日策略,团结抗日分子”,就是阎宝航亲自确定的。阎宝航和救国会常委高崇民、王化一等常委均为《救国旬刊》撰写文章。这年9月,政治部还创办了《东北通讯》、《覆巢月刊》。所谓“覆巢”,即覆巢之下无完卵之意,以警世人。该刊题名就是王卓然与阎宝航共同商议确定的。1932年春,南京政府与日本当局签订了《淞沪协定》,不抵抗主义者到处散发“抗日亡国论”。张学良将军指示救国会将《覆巢》由三日刊改日报。这年12月,在阎宝航支持下,《覆巢月刊》正式改为《东方快报》并正式发行。该报从创刊之日起,即以抗日救亡、收复失地为宗旨,大量登载抗日文章、消息,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抨击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的东北民众的抗日斗争,很受民众欢迎,日发行量达12,000份,是当时发行量最高的。《东方快报》在坚持正常出版外,还出版发行许多进步书刊。1936年西安事变前夕,《东方快报》出版发行了美国记者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的采访记《红星照耀中国》,这是该书在我国发行最早的中译本。该报一直到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北平后才被迫停刊。

    鉴于当时华北内外情势,抗日工作不得不转入地下。1933年8月31日,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宣布结束。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