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 第471章 不求轰轰烈烈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春秋时代,两超的局面一直持续很久。

    齐国强横时期,能够威胁到齐国霸权的只有楚国。

    等晋国取代了齐国的霸主地位,仍然是只有楚国有实力挑战晋国的霸权。

    所以,所谓的“两超”便是两个超级强国。

    既然都是超级强国了,自然就不占用一流强国的名额。

    现如今的格局大概是,晋国与楚国并列为超级强国,齐国、宋国位列一流强国,排在二流的则是郑国、吴国、鲁国、燕国,三流就是越国、莒国、卫国等等国家,剩下则是不入流的袖珍型小国了。

    吴国能够位列二流强国,还是他们上一次入侵了楚国的“巢”地,不然顶多就是位列三流国家。

    两个超级强国在“赭丘”附近交战,晋国的一众小弟过去那么长的时间还未抵达,楚国倒是有不少附庸来了。

    楚国的附庸并不比晋国少,他们的附庸大多也被从庙堂控制,只等着时机合适便进行吞并。

    郑国并不算楚国的附庸,并非因为郑国老是降而复叛,主要是双方有正式的盟约,楚国未能控制得了郑国。

    晋国那些答应前来助战的小弟哪去了?他们被楚国出兵二十四万吓到,一开始不敢与晋军会合,后来被晋君寿曼派人通知去跟驻扎在“?趿辍钡乃尉??豢榱恕

    讲实话,晋国君臣从来不敢奢望一众小弟在战场上能够跟楚军打得有来有往,祈祷他们不要拖后腿就极好了。

    既然晋国不相信一众小弟,为什么每次与楚国交战总是会进行召唤?因为楚国也有小弟啊!

    晋国的一众小弟不用跟楚军交战,他们去跟楚国的小弟打就算履行了盟友义务。

    其实,召唤盟友助战,另一个用意就是消耗他们的国力。

    为什么要消耗盟友的国力?这个问题问得有点那什么。

    今天是盟友,也许明天是敌人。

    自己的国家在消耗,怎么可能让其余有休养生息的时间。

    说白了,无非就是担心出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情况,哪怕知道召唤盟友助战可能没有用处,一样不能让盟友有积累实力的可能性。

    折腾盟友的必要性一直存在,从远古时期到长久的以后,获得霸权却不那么干,一定会被盟友掀翻且取而代之。

    晋军与楚国阵营重新开打的第一天。

    为了稳妥起见,栾书安排三个军团一起出战。

    中军、上军、新军早早用饭,天微微亮就出营进行列阵。

    三个军团并非满编出营。

    中军出动了三个“师”的兵力,他们陈列在正中间。

    上军和新军分别出动两个“师”的兵力,列阵在左右两翼。

    没有出战的下军却不代表无事可做,他们既是预备队,也需要担负保卫营盘的重任。

    寻常情况下,诸侯交战并不会袭击对方的营地。

    既然有寻常的情况,自然也会有特殊时期。

    双方进行互相试探的阶段,不是楚军处在弱势一方吗?晋军必须做好楚军可能掀桌子的相关防备。

    因为晋国这边的上军和新军只是各自出动两个“师”的关系,出战的晋军只摆出两“彻”的梯队,整个军阵看上去也就显得比较单薄。

    其实,三个军团一共出动七个“师”的兵力,比刚开始满编军团出战也就多了两个“师”,扩展的列阵空间并不算增加太广。

    至于为什么不是某个军团满编出战?有交战一定会产生伤亡,无法及时补充空缺的兵源,必然是人越打越少。

    再者说,机器运作起来会出现磨损,人同样会感到疲劳。尤其参战人员上了战场时刻处在心神紧绷的状态,体力的消耗,以及精神力的损耗,远比平常更加严重。

    那样一来,对参战人员进行安排,做到能够保持状态好轮番出战,不是一军主将该掌握的知识吗?

    能不能够安排好每一批的出战部队,讲实话就是对统兵将校的极大考验,往往也能够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败。

    因为已经进入正式的交战状态,各处的山坡不再有人登高观战。

    倒不是说变得非常危险。

    当然了,同样算不上绝对安全。

    更多因素的是,能够到处瞎逛游的人,他们基本身负任务了。

    “有过战俘暴动的例子吗?”楼令一直以来没有刻意回避楼氏底蕴不足的事实。

    楼氏什么底蕴不足?其中一个就是历史底蕴,特指听说过的事情太少。

    如果家族崛起的时间够久,不止参与的事情会很多,道听途说而来也不会少,了解的相关往事肯定更多。

    魏氏有过辉煌,不算步入没落状态,大概就是有点不上不下。

    “没有听说过战俘进行暴动的事情。”魏颗努力回忆了一小会,才给出答案。

    楼令神色诡异地说道:“那可真是够自觉的。”

    其实,楼令想说的是:当代不止普通人任天由命,贵族阶层也被现有格局麻木了。

    真的!

    普通人没有想过反抗不公,他们习惯了逆来顺受。

    特权阶级也将自己获得的一应待遇视作理所当然,认知也只得出是血统带来的待遇,才不会思考凭什么是那样,甚至不努力也能一直保持住优异的生活质量。

    拥有特权却是想努力的人,纯粹就是不满足现状,想要获得更多。

    而有些人即便是再努力,他们的努力不会得到丝毫的回报。

    所以,这就是一个王侯将相有种的年代。

    魏颗不理解楼令为什么会问,问之后表情变得那么奇怪。

    对于魏颗等老牌家族的子弟来说,太多的事情视作理所当然了。

    类似的事情不会只限制在“王侯将相有种”的时代,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它们的认知极限,看就看有没有人去打破格局。

    反正,楼令不想用激烈的手段打破春秋时代的现有格局,因为他本身是受益者,子孙后代也会是受益者。

    吃着锅里的饭,吃完这一顿还有下一顿,多少人愿意去把锅砸破?搞得楼令已经活得像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春秋人。

    如果楼令魂穿到没有爵位的人或是奴、隶身上?情况自然会是另一回事。

    无法舒舒服服过日子,那就极力去挣扎,搅得更多人的不能安生过日子,直至自己也有作威作福的资格。

    想来,多数会是楼令这样的人。

    事实上,不是受到严重的刺激或者被逼无奈,有多少人愿意离开自己的舒适区?

    另一个事实是什么?楼令没有打破春秋现有格局的实力!

    以前不用说,当前楼令极限征召能够拉出两三万的部队,可是又怎么样?真要打破格局,马上就要面临国内众多家族合起来十数万大军的围剿。

    等某天楼令能够拉出十万以上的大军,他才堪堪有资格对现有秩序指手画脚。

    要是楼令能够以一家之力抗衡所有势力?想要什么样子的秩序,自然该是由他说了算。

    以前,楼令想要获得正式的爵位,不是当一个准贵族,他成功了。

    后来,楼令对名下只有一块封地不满足,渐渐增加到名下有三块封地,仍不满足就自行去开发太原盆地。

    现在,楼令的目标是获得卿位,朝这个方向正在努力着。

    讲事实就是,楼令已经足够幸运,至少他的努力会得到回报。

    有了当前成绩的楼令也不是没有在对这个时代做出什么改变,楼氏内部产生了很多的“士”,看似为了增强楼氏的实力,何尝不是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随着楼氏需要更多的“大夫”、“士”、“徒”阶层,受益者的数量会一再增多,固然楼氏因此实力增长,难道只有楼氏受益了吗?

    大而广之的来论,楼令给相当多人开放了上进的通道,仅是这一点受益者就该感恩戴德。

    给予底层上进的通道,无疑就是最大的功德,无论在任何时代都不会改变。

    同理,楼令传播的知识逐渐不止限制在楼氏族人身上,开始在对外姓展开教育,哪怕仍旧是出自楼氏增强实力的需要,一样是一件划时代的事情。

    那样做的楼令,无比清楚知识一定会外流,多少算是造福社会了。

    因此,活成了春秋人的楼令,他并非什么都没有做,只是并非轰轰烈烈去搞,再遭受无法承受打压导致覆灭。他只是使用一种更温和的方式,湿润无声地在进行改变。

    “中军尉这般心事重重,难道是战事发展会不利?”魏颗又没有读心术,怎么可能知道楼令短时间内进行了何等的头脑风暴。

    两人一圈巡视,来到辕门附近。

    晋军与楚军、郑军早在开打,期间晋军营寨没有新的部队外出增援,只代表战事没有朝着不可控的趋势发展。

    可以的话,郑军一点都不想参加这种高端局。

    奈何战事因郑国而起,他们当前的大哥是楚国,楚国君臣可不会因为郑国君臣不愿意就放过。

    一些跟随楚军北上的他国之军,他们一样需要列阵待命。

    这一次跟楚国北上的国家有巢国、唐国、曾国、番国、沈国、顿国、胡国,自然不能缺了陈国。

    那些国家,除了陈国之外,无一例外朝堂已经被楚国控制,只是得以继续展开祭祀,其余什么都做不了。

    至于之前被栾书率军灭掉的沈国怎么还在?他们重新复国了而已。

    晋国起初的国号是唐,后面才改国号为晋。

    只不过,改了国号是晋人自认,周王室以及一些国家可不认,他们在与晋人当面会用“晋”这个国号,轮到正式记录在史书则是仍旧使用“唐”了。

    这个也是春秋四百年,《诗经》的《国风》只有《唐风》没有“晋风”的原因。

    话说,怎么南方有一个唐国?

    周王室分封之初,确确实实是有些分封国的国号重复,后来慢慢改掉或是被兼并。

    南方的这一个唐国,他们并不是姬姓分封国,他们是祁姓,乃是陶唐氏尧的后代的封国。

    而这个唐国之前被周王室灭了一次,才有了周成王之弟叔虞在古唐国的故土立国的基础。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