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跟着姓名学国学 > 第361章 大元朝和四大汗国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困卦六爻也讲述了元朝代宋而后东征西讨,建立一个疆域远超前代的大一统王朝的历史故事。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

    臀部困于茂盛的树木,进入幽深山谷,三年不相见。

    四周都是高大茂盛的树木,脚下是野草和藤蔓,我们向前看不到出路,向天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在极度饥寒交困之时,屁股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坐着略作休息的地方。

    这意味着,天下之大,却无立锥之地。没有身份,没有位置,连个坐的地方都不给,困窘到了极点。

    这个时候该怎么办?

    退居幽深的山谷,做一个淡泊的隐士。

    我们看陶渊明,晋朝灭亡了,他就归田园而不仕。南朝宋朝廷来人拜访他,避而不见。你们做你们的官,我种我的田,大家参商不相见,各得其所。

    当然,也可以学苏秦,隐居家中,枯守书斋,发奋图强,然后十年磨一剑,一鸣惊人。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9月-1294年2月)是拖雷的嫡次子。

    基于蒙古人传统的“幼子守灶”,成吉思汗将汗位传给了第三子窝阔台,却将蒙古族本部和蒙军主力托付给了最宠爱的第四子托雷。托雷家族掌握了近八成的蒙古军队,在成吉思汗的四个嫡子中,军事实力是最强大的。托雷因此遭到嫉恨,据说被窝阔台暗中下毒,以致不到四十岁就英年早逝。

    在窝阔台的刻意打压下,托雷家族在蒙古帝国中的话语权逐步降低。如果任由事态发展下去,托雷家族将在强人林立的蒙古帝国中彻底失势,再无立足之地。

    此时,托雷的原配妻子唆鲁禾帖尼表现出了超群的政治智慧。她带领托雷家族韬光养晦,始终和蒙古大汗保持步调,并且一如既往为帝国提供毫无保留的军事支持。

    公元1241年12月,窝阔台去世,因汗位空悬,帝国法纪混乱。大多数蒙古贵族借机横行不法,大肆聚敛财物,唆鲁禾帖尼不仅严禁托雷家族的人知法犯法,反而更加爱护下属,严惩贪墨,于是托雷家族的威望和名声越来越高。

    公元1251年,她的多年苦心经营终于结出硕果,长子蒙哥被推举为大蒙古国大汗。

    经过长年潜伏隐忍,托雷家族再一次走上蒙古帝国的舞台中心。唆鲁禾帖尼为托雷生的四个孩子,蒙哥、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先后搅动起了浩荡的历史风云。

    四人之中,忽必烈本是最不受重视的那一个,因为他的肤色偏黑,看起来不像黄金家族的后人。

    相传忽必烈刚刚出生时,成吉思汗抱着他端详很久,说:“我们的孩子都是火红色的,这个孩子却是黑黢黢的,把他交给一个乳母喂养吧。”

    但忽必烈幼有大志,且是极少数重视汉文化的蒙古王族成员。

    这与他的母亲有关。

    唆鲁禾帖尼是蒙古克烈部落人,有突厥血统,肤色偏黑,且非常尊重儒学,优待儒士。

    忽必烈的偶像是唐太宗李世民,年纪稍长便模仿李世民延请四方饱学之士,学习治国方略。于是在他身边,渐渐聚集了一批“亡金诸儒学士及知经术者”,其中包括前金国科举状元王鹗。在这些人的影响下,忽必烈开始尊孔礼儒。

    蒙哥成为蒙古帝国大汗后,任命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事,驻守于金莲川(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境内)。在这里,忽必烈以汉人儒士为核心组建成了金莲川幕府,开始主动吸收汉法,密切与汉人世族的联系。

    当年蒙哥分赏诸王时,忽必烈自请封于京兆(今陕西西安一带)地区,共获得四万五千余户封户,是当时获得汉地封户最多的宗王。

    他尝试起用汉人士大夫治理封地,兴立屯田,恢复农业,建立学校,得到了北方汉族世侯的拥护。

    公元1259年7月,蒙哥战死沙场,而忽必烈正率军南攻鄂州。此时,忽必烈的亲弟弟阿里不哥紧急调兵遣将,密谋夺取汗位。

    当年底,忽必烈撤军北返燕京,但蒙古草原似乎已无他的立锥之地。

    忽必烈没有冒然深入故都,而是以经营多年的中原地区为根基,依托麾下优势的蒙古军和汉军力量,在开平(今内蒙锡林郭勒盟境内)继位。他发布《皇帝登宝位诏》中,自称为朕,称蒙哥为先皇,提出更改蒙古旧制而采行汉法,建立中央集权制封建政权,同时强调新政权为中朝正统而天下一家。

    留守蒙古帝国故都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的阿里不哥获悉消息后,赶紧召开大会,由蒙古贵族推举继位,支持者包括窝阔台家族、察合台家族、蒙哥家族和旭烈兀家族。

    一个蒙古帝国出现了两个大汗。兄弟间多次交涉无果,矛盾一天比一天激化,终于爆发了为期五年之久的战争。

    公元1260年冬,忽必烈连战连捷后,在冰雪之中进驻和林。而阿里不哥败逃之后,遣使向忽必烈请求觐见。忽必烈批准,留下一支部队在和林等待,随后返回燕京。

    第二年秋,阿里不哥假装归顺,再度举兵占领和林。双方在塞北激烈对阵,战事呈胶着状态。

    转折点发生在公元1262年。漠北发生大饥荒,忽必烈禁断了通往和林的粮道,阿里不哥因粮饷不继被迫西迁。忽必烈不战而重新夺回和林。

    两年后,阿里不哥的军事驻地再次出现饥荒,被迫向忽必烈投降,争位之乱就此平息。

    忽必烈、阿里不哥的夺位之争,是蒙古国分裂的标志。以这场大规模内战为起点,黄金家族的内部矛盾激发,大蒙古国迅速由统一趋于分裂。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将都城转移到大都,从而更加便于采纳汉法,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大蒙古国内部则逐渐形成元朝以及各自独立的四大汗国,即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及钦察汗国。

    至此,忽必烈虽然名义上还是蒙古大汗,但不再是实质上的大蒙古帝国统治者。喜欢跟着姓名学国学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