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跟着姓名学国学 > 第175章 不能流芳百世,不如遗臭万年

第175章 不能流芳百世,不如遗臭万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六三:频复,厉无咎。

    多次反复,艰难但没有灾难。

    公元341年,晋成帝采取土断方式将从江北迁来的世族重新编入户籍。他在位期间搞过两次土断。

    所谓土断,是指以实际居住地为准,把外来移民编入户籍的方法。其时,北方世族因五胡乱华大量迁居江南,他们大多不愿改变原本籍贯而使用流动户口。对他们的户籍进行土断,便于管理人口,便于收缴赋税,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

    公元342年六月,晋成帝忽感身体不适,崩。其弟琅琊王司马岳继位,是为晋康帝。

    早从开国君主晋元帝司马睿开始,东晋的皇帝陷入了一个怪圈:或者幼年即位,或者在位时间不长。

    公元318年,晋元帝司马睿登基,建立东晋;公元322年崩,在位不到五年。

    公元322年,晋明帝司马绍二十四岁继位;公元325年崩,在位不到四年。

    公元325年,晋成帝司马衍不到5岁继位;公元342年崩,寿不过二十二岁。

    公元342年,晋康帝司马岳(322年-344年)二十一岁继位;公元344年崩,在位不足三年,寿二十三岁。

    公元344年,晋穆帝司马聃(343年-361年)不足2岁继位;公元361年崩,年仅十九岁。

    公元361年,晋哀帝司马丕(341年-365年)二十一岁继位;公元365年崩,在位不足五年,寿二十五岁。

    公元365年,司马奕(342年-386年)二十四岁继位;公元371年,为大司马桓温所废,在位六年。

    公元372年,晋简文帝司马昱(320年-372年)继位,同年崩,在位不足一年。

    公元372年,晋孝武帝司马曜(362年—396年)不足十一岁继位;公元396年崩,寿三十五岁。相比前任,他算是比较正常的。但他死得极为不正常,居然被几个女人合伙用被子活活闷死。

    公元396年,晋安帝司马德宗(382年419年)十五岁继位,在位二十三年。看起来,他是最正常的一位,但实际上,他才是最不正常的一位。晋安帝几乎比西晋惠帝还要愚笨,据《晋书》记载,他甚至连冬夏两季都无法区分。

    公元419年,晋恭帝司马德文(386年421年)即位,在位不足两年即禅位。他是东晋的末代皇帝。

    所以,我们怪不得东晋一朝“主弱臣强”的局面频繁往复出现。一方面总有浮云能蔽日,皇帝的光彩不得不被权臣的阴影掩盖;另一方面大树底下好乘凉,弱小的皇帝们因为权臣的荫庇得以延续东晋国祚。直到时无英雄,遂使寄奴成名。

    公元340年正月初一,庾亮逝世。他的弟弟庾翼随即被任命为都督江、荆、司、雍、梁、益六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假节,接替庾亮镇守武昌,世称小庾。

    庾翼工于书法,《宣和书谱》称他善书草隶,可与王羲之并驰争先。这当然是溢爱之辞,不然他的儿子与侄子不会争相学习王羲之的书法而不学他的。庾翼一度非常不满,嘲讽自己的儿侄辈不爱家鸡爱野鸡,且有心要和王羲之在书法上比个高低。

    这次比拼因庾翼主动退出无疾而终。有一次,王羲之因事用章草写信给庾亮。庾翼取信一看,彻底服气了。他主动写信给王羲之,赞叹道:“我以前收藏了张芝的章草十张,南渡后丢失,常常遗憾好的书法作品从此失传。这次见到足下写给我兄长的信,我的精神总算回复到以前的状态了。”这是把王羲之比作张芝。

    庾翼还是很有眼光的。

    公元343年7月,朝廷派驻一员姿貌伟岸、文武双全的大将,协助庾翼北伐,这员大将便是时任前锋小督、假节桓温。同年十月,桓温火速升任徐州刺史,都督青徐兖三州诸军事。庾翼认为桓温具备英雄的才能,将来必能建立不世功勋。他与桓温一见如故,相约共同平定天下。

    桓温不负所望,甚至比庾翼所期待的做得更好。

    桓温(312年373年),字元子,谯国龙亢县(今安徽省怀远县)人。他是晋明帝司马绍的女婿。

    公元345年,庾翼病逝,桓温接掌荆州刺史,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他上任不久,就打了一场漂亮仗。

    盘踞巴蜀的成汉政权,是巴氐族领袖李特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具有鲜明的道教天师道特征。成汉末代皇帝李势继位后,骄狂好色,滥用刑法,导致成汉国势衰微。

    桓温认定此乃伐蜀良机。

    公元346年11月,桓温一边上书朝廷请求伐蜀,一边率军西进。桓温三战三胜,兵锋进逼成都城下,与成汉大军展开决战。

    桓温势在必得,士气正盛,而成汉不败则亡,只能困兽犹斗,战况异常惨烈。成汉军的箭矢甚至射到了桓温的马前,但他怡然不惧,死战不退,终于大败成汉,攻入成都。李势被迫投降,成汉政权灭亡。

    翌年,桓温以平蜀之功,加封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临贺郡公。

    平定川蜀后,桓温决定北伐中原收回故土。他三次举兵反复北伐,一伐前秦,二伐姚襄,三伐前燕,三战皆墨。期间,晋康帝司马岳、晋穆帝司马聃、晋哀帝司马丕先后崩逝。

    桓温北伐劳而无功,但其官职却一路加封至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权倾朝野,堪比他的偶像王敦。

    既公开以王敦为偶像,桓温之心路人皆知。

    他发动北伐战争,一则希望收复失地,一则希望建立功勋,为封王、受九锡捞取军功资本。只可惜因为三次北伐失败,虽然已位极人臣,图谋却毕竟不成。

    桓温对此深感失望。有一次,他躺在床上对亲信道:“如果一直这么碌碌无为,将来一定会被文景笑话。”他所说的文景二人并非西汉文帝和西汉景帝,而是谋篡曹魏政权的晋景帝司马师和晋文帝司马昭。随后,他猛然坐起身来,高声说道:“一个人若不能流芳百世,不如遗臭万年。”

    桓温决定废帝以立威。

    公元371年11月,他带兵入朝,以在任皇帝司马奕不能生育为由,威逼其退位,然后亲率百官迎司马昱入朝为帝,是为晋简文帝。

    前秦皇帝苻坚对此不以为然。他如此评价桓温废立之事:桓温十五年内两次兵败,不反思己过而向百姓谢罪,竟还废黜君主。六十多岁的老头子如此举动,如何自容于天下?

    桓温未必听得到苻坚的评价,而他的图谋仍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他差一点就成功了。

    晋简文帝司马昱干了不到八个月皇帝就忧惧而死,年仅十一岁的晋孝武帝司马曜继位。

    晋简文帝临终前下诏命桓温“依周公居摄故事”,又仿效刘备托孤曰“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

    左卫将军、兖州大中正王坦之当面将诏书撕毁。

    王坦之(330年375年)出身太原王氏,年轻时即投靠会稽王司马昱,是他极为信任的心腹。

    晋简文帝叹道:“晋室天下只是因好运而意外获得,你何必如此不甘呢?”王坦之回答道:“晋室天下是晋宣帝和晋元帝建立的,怎由得陛下您独断独行?”

    简文帝无言以对,于是删去君可取之等字眼,又将“居摄”二字改为“辅政”。

    桓温见事不谐,又向少帝提出要加九锡如曹操、司马昭故事。

    这一次,他能如愿吗?喜欢跟着姓名学国学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