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华夏名人录 > 第24章 张耳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简介

    张耳,战国末期至秦末汉初的着名人物,魏国人,年少时即为魏国信陵君的门客,后成为魏国外黄县令。秦灭魏后,张耳与陈馀一同逃亡,并在陈胜、吴广起义中崭露头角,成为起义军的重要将领。他劝说陈胜立六国后裔,虽未被采纳,但自己与陈馀共立武臣为赵王,自任丞相。巨鹿之战后,张耳与陈馀交恶,后归附汉王刘邦,被封为常山王。在楚汉战争中,张耳助刘邦击败项羽,被封为赵王。汉五年(前202年),张耳去世,谥号景王。

    二、人物生平

    1、年少风流与仕途坎坷

    张耳年少时,即为魏国公子无忌(信陵君)的门客,深受其赏识。他才华出众,交游广泛,在魏国颇有名声。然而,随着秦国的崛起和魏国的衰落,张耳的命运也发生了转折。他曾亡命至外黄(今河南省民权县),在那里娶了一位富家女,并得到其资助,成为魏国外黄县令。然而,好景不长,秦灭魏后,张耳因被悬赏缉拿而不得不再次逃亡。

    张耳与陈馀是刎颈之交,二人俱为魏之名士。秦灭魏后,悬赏千金捉拿张耳,五百金捉拿陈馀。他们更名改姓逃到陈县(今河南省淮阳县),充当里监门以谋生。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张耳和陈馀相互扶持,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关。

    2、投身起义与重建赵国

    秦朝末期,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张耳和陈馀随即投奔起义军。他们劝说陈胜立六国后裔以扩大反秦力量,但未被采纳。于是,张耳和陈馀决定自己行动,他们随义军大将武臣进取邯郸,并劝说武臣在赵地称王。武臣遂自立为赵王,以张耳为右丞相,陈馀为大将军。

    然而,赵国内部并不稳定。不久,赵王武臣和左丞相召骚被部将李良杀死。张耳和陈馀因耳目较多而及时逃脱。在危急关头,张耳召集未叛士卒约数万人,并与未遭劫难之幕僚商议,将原赵国后裔赵歇立为赵王,迁居信都(今河北邢台)。这一举措稳定了赵国内部局势,为后来的反秦斗争保留了有生力量。

    3、巨鹿之战与交恶陈馀

    秦二世三年十月(公元前208年),秦朝大将章邯率军进攻河北,邯郸陷落。张耳带着赵歇逃往巨鹿城,被秦军围困。在危急关头,张耳派张?、陈泽去向陈馀求援。然而,陈馀因兵力不足而不敢贸然出兵相救。最终,项羽率援赵义军北渡漳河,解救了巨鹿之围。

    战后,张耳责怪陈馀不肯救赵之过,并疑心张?、陈泽二将被陈馀所害。陈馀怒而解印绶推给张耳。张耳在幕僚的劝说下接受了兵权。此后,张耳与陈馀失和而成仇。

    4、助刘灭项与封王去世

    汉元年十月(前207年),刘邦灭秦,率先进入关中。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诸侯。因张耳亦同各路诸侯入关,项羽封张耳为常山王,定都信都(今河北邢台)。然而,陈馀对张耳被封为王而自己仅为侯感到不满,于是袭击了张耳。张耳败走投汉,得到刘邦的优厚礼遇。

    在楚汉战争中,张耳助刘邦击败项羽。汉四年十一月(前204年),韩信报请刘邦以张耳为赵王,定都邯郸。张耳被立为赵王后,于汉五年(前202年)七月去世,谥号景王。其子张敖即位为赵王。

    三、成就和影响

    1、推动反秦斗争

    张耳在秦末农民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劝说陈胜立六国后裔以扩大反秦力量,虽未被采纳,但自己与陈馀共立武臣为赵王,为反秦斗争保留了有生力量。在巨鹿之战中,张耳虽被困巨鹿城,但仍坚持抵抗,为项羽解围创造了有利条件。

    2、助刘邦建立汉朝

    在楚汉战争中,张耳助刘邦击败项羽,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被刘邦封为赵王,成为汉朝初期的重要诸侯王之一。张耳的封国赵地位于中原腹地,战略地位重要,对汉朝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3、对后世的影响

    张耳的故事和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年少风流、仕途坎坷的经历激励了无数后人勇于追求梦想和面对困难。他在反秦斗争和楚汉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展现了忠诚和勇敢的品质。同时,他与陈馀的交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友情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四、轶事典故

    1、刎颈之交

    张耳与陈馀是刎颈之交,二人感情深厚。在逃亡过程中,他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困难。然而,在巨鹿之战后,因误会和利益冲突而交恶成仇。这一典故后来成为形容朋友之间深厚感情的成语“刎颈之交”。

    2、忍辱负重

    在逃亡至陈县时,张耳和陈馀曾充当里监门以谋生。有一次,里吏因小事要鞭打陈馀,陈馀发怒欲反抗。张耳踩住陈馀的脚让他忍了下来。事后张耳责备陈馀说:“以前我对你是怎么说的?现在受一点小小的屈辱就要杀死一个官吏从而暴露自己吗?”这一典故后来成为形容人能够忍受屈辱、承担重任的成语“忍辱负重”。

    3、封王之争

    在项羽分封诸侯时,因张耳亦同各路诸侯入关而立张耳为常山王。然而陈馀对此感到不满并袭击了张耳。张耳败走投汉后得到刘邦的优厚礼遇并助其击败项羽。最终韩信报请刘邦以张耳为赵王。这一典故后来成为形容人因利益冲突而争斗的成语“封王之争”。

    五、纪念和评价

    1、历史文献的记载与传承

    张耳的事迹被详细地记载在《史记》、《汉书》等历史文献中。这些文献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张耳的生平资料和历史背景还让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他在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他对后世的影响。通过历史文献的记载与传承张耳的故事和精神得以永载史册并为后人所铭记。

    2、后世评价与争议

    后世对张耳的评价褒贬不一。一些人认为他是一位忠诚勇敢、具有远见卓识的将领和政治家为反秦斗争和汉朝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在某些决策上过于保守和谨慎没有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尽管存在争议和分歧但无论如何张耳都是秦末汉初历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故事和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文化作品中的形象塑造

    张耳的形象也被广泛地体现在文化作品中如小说、戏剧、电影等。这些作品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展现了张耳等历史人物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同时这些作品也反映了后世人民对于历史人物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喜欢华夏名人录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