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回到唐朝当国公 > 第三百三十五章 李恪的决绝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震倒着酒道:“你这是生怕兄弟几个能有一个人不倒霉吗?”

    殷元冷笑道:“到了这个时候,我才发现这当兄弟的人啊,平时一口一个祸福与共,但是事到临头根本就没有人愿意帮你共同承担。”

    李震觉得殷元不会不知道,他和程处默就算是愿意和自己承担祸福,恐怕也没有什么实际的效果。所以,殷元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孤独。他真的很孤独,孤独的想找一个人来陪他一起折腾。但是,好像这个人不好找,因为能够理解他的人本来就不多。

    程处默向殷元道:“三年时间,从一个没有实职的国公到今天的少府少令,朝廷四品,你算是朝廷升迁最快的人了。但是,你应该珍惜,不然的话,你可能会成为朝廷被下放最快的四品大员。”

    殷元笑道:“你觉得我会害怕?”

    程处默道:“你不怕,世上只有别人怕你,你还从来没有怕过任何人。就像现在,我们都已经怕了你了。”

    殷元叹道:“那就好,我就想乘着别人都还怕我这个劲头,赶紧把事情给办了。”

    李震道:“你还是稍安勿躁吧,别到头来事情没做成,自己还被人给下放了。”

    殷元笑道:“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说这些,长安三侠,如今已经成了重聚于此,可还没好好的喝过几次酒呢!”

    当晚殷元和两个人大醉了一场,第二天就骑着马去外面了。他,还是要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让互市恢复正常。

    殷元所到之处,倒真的是所有人都愿意相信他,但是殷元不觉得天底下还会有第二个人来顶替自己。或者,殷元可以不会长安,就留在这里扎根算了。

    在殷元离开之后,马周找到了李恪,两个人进行了一场深入的交流。两个心里极度纠结,同时还兼有冒险家精神的人,进行了一场心灵上的深入交流。最后,依然没有拿出一个结论来。

    在殷元的努力下,商路看起来好像恢复了往日的繁华,但是,商路是不是真的能够长久,殷元心里没底。

    在殷元之前,肯去走商路的,不是有权有势的就是一些亡命徒,从来都没有过今日的繁荣。殷元想让繁荣继续下去,真是达到更大的繁荣,但是现在自己有没有这个机会,好像还是个未知数。

    经过半个月的时间,殷元回到了代州都督府,立刻被李恪叫了过去,而且李恪还召集了所有的相关官员,齐聚一堂。

    殷元不知道李恪想干什么,等李恪开口。

    李恪道:“今日召集大家来,是因为孤王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并且想立刻实施。这个想法,也许可以改变如今商路上的颓势,甚至能够改变很多大唐商业的问题。但是,这是一件千古未有的事情,也许会带来可怕的后果。但是诸君不必担忧,不论结果如何,后果都将由在下一力承担,诸位只需要按我说的去做,什么都不需要担心。”

    殷元愣在当场,没想到李恪居然会把这件事揽在自己身上,好像最后一到出了事,和这里的所有人都没有关系似的。

    殷元就算是没有办法,也还不至于坑了李恪,让李恪出去给自己顶缸吧!

    殷元站起来道:“诸位,此事由我而起,既然蜀王说到了这里,在下也只好实话实说了。既然这件事因我而起,所产生一切后果自然由我殷元一力承担,今日成败且不论,只问大家一句,可愿意跟我做这件事。所以我会把这件事原原本本、清清楚楚的跟大家解释清楚,如果有人有任何异议或者担忧,都可以退出,在下绝不勉强。”

    李恪看了看殷元道:“郧国公从不做无因无果之事,所以祸福难料,提前说与大家知道。我李恪,愿与郧国公共进退,但是对你们,我也绝不加阻拦。”

    殷元以前处罚过很多人,他的号召力虽然强,但是明显不是在官场上。这群人里面对他有意见的人不在少数,所以如果真的按殷元所说,李恪害怕事情还没有开始,结果这里的人就先乱了。所以,李恪表明自己的态度就是为了,让众人不那么肆无忌惮。毕竟李恪的话说的虽然是并不勉强,但是他们却要看在李恪的身份上,给他几分面子,就算是不至于所有人都跟随,但也能让他们不那么肆无忌惮。

    殷元很感激李恪,因为这个时候李恪能够支持他,他就能够走的更远了,至于以后的荣辱祸福,可以先丢在一边了。

    殷元详细的解释了所谓的保险业务,从自己这个想法的出发点到对商业的好处、对大唐经济的作用,甚至是这件事从概率学上是赔是赚,以及推行这件事,可能面对的阻力。

    殷元要做的是,开诚布公,没有一丝一毫的隐瞒,尽量做到不勉强任何人,也不要到了最后自己居然有欺骗别人的嫌隙。

    殷元说完之后,李恪接棒道:“事情,大家应该已经很清楚了,利害关系也不需要再重复了。现在,请大家表态,愿意跟大家一起做这件事,并且共担祸福的,以后就不能再有怨言。而如果你不愿意,怀疑这件事情,我们也绝不阻拦,以后出了任何事情,与你们无关。”

    李恪急于让他们表态,是因为他还抱着侥幸心理,他想,如果这个时候立刻就让他们表态而不是让他们回去好好考虑的话,应该会支持的人多一点。他是不怕连累别人的,他怕的是,由此一件事,殷元一生的成败荣辱都可能赌上。李恪,并不是一个赌徒。

    殷元也不好在抚了李恪的意思,于是默认了他的做法。

    众人沉默良久,马周率先道:“我马周觉得,这件事情虽然千古未有,但是为了大唐,为了商路的繁荣,这件事情可以做。所以,我愿意一起冒险,祸福共担。即使是可能会粉身碎骨,也绝无怨言。”

    马周一句话,顶别人无数句话,他这个人的威望实在是很厉害。所以,马周表态之后,众人也跟着纷纷表态,表示愿意与蜀王一起共同进退。

    和蜀王共同进退,在实质上和殷元共同进退没什么两样,但是说法不同,到最后很可能还是有所不同。李恪深知这其中的奥妙,于是命人拿出纸笔,每人都写下了同样的一段话。不是跟某一个人共担祸福,而是和这件事情祸福与共。这样一来,到时候不管是谁在主导这件事,所有人都逃不了。

    虽然说是法不责众,但是对于朝堂来说,处理这么一批下级官吏并没有什么为难之处。之所以李恪要这么做,主要还是要免得日后落人口实,说是殷元独断专行什么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