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回到唐朝当国公 > 第六十七章 梅花落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殷元见到了李震和程处默,但是来人可不止是李震和程处默。还有一个喝着酒,带着几分戏谑的帅哥,李恪。

    殷元行礼道:“臣拜见蜀王。”

    李恪笑道:“怀素不必多礼了,今日孤之所以隐瞒此事,就是因为怕你借口不来。”

    殷元笑道:“蜀王相邀,臣必定要来的。”

    李恪道:“大唐开国以来英雄无数,可是像怀素这样的少年英才并不多,孤当送你出征,为我大唐多杀贼寇。”

    殷元道:“此臣之本分。”

    李恪道:“请入座。”

    殷元坐下来之后道:“敢问蜀王,朝中出征之将那么多,为何只请我一个小小的骁骑尉?”

    李恪笑道:“难道你不觉得么,你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殷元笑道:“不敢,臣的确是总让别人误会,只是没想到什么人乱嚼舌根居然嚼到蜀王殿下那里去了,我该日一定好好的教育他。”

    李恪道:“此孤之妹长乐公主所言,怀素可是要教育她一番?”

    殷元咳嗽了一声道:“不敢,长乐公主说得对。”

    李恪身后一个女子突然掩口而笑,看起来端庄妍丽,是个很难得的美人胚子。

    李恪回头看了看那女子道:“怎么,你也觉得郧国公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吗?”

    那女子道:“郧国公名满长安,年轻有为。先是以高脚桌椅引发长安风潮,后纵马捣贼窝,夜战流寇,有任侠之风,经天纬地之才。只是,长安对他的风评么,大概是一个英雄的样子。”

    殷元好奇道:“英雄还是什么样子?”

    那女子道:“日食生肉十斤,饮酒数斗,身长盈丈,髯似墨戟,目似炬火。虽这多半是市井之人遐想,但是恐怕无人会认为,郧国公这样的人,能是个白面少年。”

    殷元道:“似你所说,英雄非牛进达将军莫属了。不过某也曾在万春楼留下诗做,怎么没人说我是个浊世佳公子呢?”

    那女子道:“郧国公不会不知道,诗作只在文人中流传,而故事却能雅俗共赏吧?”

    殷元看了看那女子道:“好见识。”

    李恪笑道:“怀素,此乃名满长安的女校书,苏纨。虽然你有才气,你今日算是遇到对手了。”

    殷元心想:“如果李世民知道他这位英果类己的儿子不仅跑出来喝酒而且还狎妓的话,自己会怎么想。”

    殷元笑道:“久仰,久仰。”

    那苏纨道:“郧国公这句话恐怕多半是随口一说,戏弄我吧!长安城里无数的女子都在等着您大驾光临,能够留下诗作。但是谁都知道,您可是从来不去平康坊的。”

    李恪看了看殷元道:“哦,怀素,你是个正派人?”

    殷元有些郁闷,这个明显的问句,明显是李恪根本就不相信自己啊!

    李震道:“怀素无趣了一些。”

    殷元感激得看了一眼李震,毕竟他要是顺着李恪的话继续往下说,好像怎么都不太好。不管是正派不正派,好像都已经给平康坊那种地方打上了腌?之地的标签。这苏纨说不是很得李恪喜欢,以后要是撺掇李恪为难自己,那麻烦可就有点大了。

    程处默今天很安静,他智商总是在关键的时候在线,虽然喝酒的时候很混蛋,但是好像从来没有犯过大错。

    李恪敬了殷元一杯酒,殷元回敬了好几杯。

    苏纨不负女校书之名,一曲琵琶罢,震惊四座,就连殷元也为她惊叹。

    李恪道:“怎么样,我请了她来,怀素觉得是否值得?”

    殷元点头道:“好曲,好曲。丝竹乱耳,世人常引以为妙,殊不知琵琶一曲,已不需任何乐器作配。仲尼三月不知肉味,大抵便是如此了吧!”

    苏纨站起来行礼道:“不敢当,郧国公谬赞了。”

    似乎是为了对得起殷元的夸赞,苏纨坐下来又奏一曲,听得众人纷纷惊叹。

    曲罢,李恪看着殷元道:“怀素擅乐否?”

    殷元摇头笑道:“懂一些粗浅的皮毛,琵琶技艺乃是经年累月苦练之功,我却差之千里。”

    李恪笑道:“懂就是懂,何须自谦。苏校书,借琵琶与怀素一用,如何?”

    苏纨将琵琶递了过来,音乐却没有接过来,而是向苏纨道:“敢问,苏校书这里,可有横笛,借来一用。”

    苏纨命人送来了一根竹笛,看起来十分光滑,似乎是一件旧物。

    殷元没有多想,将笛子放在唇边,开始吹奏一曲梅花三弄。

    其实殷元哪里懂唐朝的曲谱,就算是拿了曲谱在他的眼前他也一样吹奏不出来。但是梅花三弄本来是一首古曲,而且流传甚广。这个时候,笛曲梅花落在市井之间广为流传,殷元就算是吹奏出来,也不会有太大的震动。

    殷元吹笛的技艺并不算太好,但他这个人胜在很多东西都懂,而且喜欢钻研。

    一首梅花落吹的十分的顺畅,听起来也宛转悠扬,听的人也很叹服。他们也许听过更好听的梅花落,但是殷元这样一个人吹出来,就让他们顿时觉得,好像殷元事事都要压别人一头。这种感觉大概是,你羡慕人家的的某种才华,结果发现人家还有很多你没有的本事。

    李恪率先抚掌笑道:“好,好一首梅花落。怀素果然是才华盖世,这长安的才气,莫非都被你怀素一个人拿走了么!”

    殷元道:“蜀王谬赞了,臣只是时常自娱自乐罢了。”

    苏纨道:“郧国公的这首梅花落和当世流传的可并不同,不知此曲是何人所授?”

    殷元心道:“差点忘了,今天这里还有一位行家呢!”

    殷元笑道:“有一年春天,我还年幼,记得那时在庄子中玩耍,偶遇一位老先生。这位老先生吹的一手好笛,尤其是擅长梅花落。当时我也是见猎心奇,所以向他学习了这首梅花落。据老先生说,这应该是他自己改的。”

    说完,将笛子还给了苏纨,立刻转移话题道:“苏校书的关中话说得果真是极好,但是你应该是江南人士吧?”

    苏纨一愣道:“郧国公如何得知?”

    殷元道:“北方之笛万马奔腾,南方之笛小桥流水,故南方多用苦竹,北方多用紫竹。而你的笛是一件旧物,方才我还看到上面刻有蕉燕二字,我想,芭蕉乃江南风物,所以才敢大胆推测。”

    苏纨点了点头,神色带着一种莫名的欣喜道:“郧国公所说不错,我的确是江南人,早年随家父至长安,后来……。”

    大概是因为后面的遭遇不太好,苏纨说到这里就不说了,声音也黯然了。

    殷元笑道:“江南和风细雨,果然是出美人的好地方啊!”

    大家好像都感受到了气氛不对,一个个热烈了起来。大唐人诸多善意,这是一个不错的时代。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