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是明神宗 > 第23章 路遇新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赶了五日的路,总算到了北方的济南府。

    持续不断的赶路,都已经到了人困马乏的地步,我决定停下来稍做休整,再继续北上。

    全部身着便服的我们,选择了济南府最大的客栈下榻。

    第二天的早晨,闲来无事,我带着太监大福,在几个锦衣卫的陪同下走出客栈,到济南府的四处转转。

    济南府里,我们转了一个上午,正值正午时分。

    阳光直射地面,热的身上蹭蹭的出汗,实在转悠不动了,便找了家就近的茶馆坐下来喝杯凉茶解解渴。

    一大碗凉茶干下肚。别提有多自在了。

    茶馆里,熙熙攘攘的,好像都在讨论鞑靼入侵的事情,看来我大明与鞑靼的这次军事冲突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一个年纪轻轻的青年拍着桌子大喊道。

    “怕什么?蒙元人就是咱们太祖皇帝撵出华夏的,他们要是再敢越过长城来,咱们就再次把他们打回荒莽的草原去。”

    “想我大明朝,何时惧怕过蒙元人,永乐皇帝、宣德皇帝,哪个不是把蒙元打得见了大明军旗就丢盔弃甲的。”

    众人们都纷纷给他鼓掌,高呼着说。

    “说的好!”

    ……………………

    …………

    青年才说完坐下,他身边的另一个青年又站了起来,他们应该是友人。

    站起来的这位年纪大概比之前的稍微大一两岁的样子。

    “日新兄说的没错,国家危难,我等大明青壮如何能闲而视之,必要投身军旅,奔赴沙场擒杀蒙元贼寇,以报效朝廷。”

    正是这慷慨激昂时候,有人问了他俩是自哪里来,是否要北去京师投军。

    那位站着的仁兄回复了问话人的话。

    “是的,我们乃是苏州府里,青山学院的秀才,本想好生苦学圣贤之道,以图考取功名来报效朝廷,然如今正是时机,我俩便结伴而来。”

    “男子汉大丈夫,死不足惜,为国为民,就算身死沙场,也要魂佑我大明。”

    有位老者缓缓站了起来,激动的高呼着道。

    “有你等才俊少年,我大明必能兴旺万年!”

    茶馆里的气氛一点点的被推到了高潮。

    就连我身边的大福都激动不已的跟着鼓掌呐喊。

    “公子爷,有这么多的有志之士,必能挫败蒙元的这次进犯。”

    身为大明的当家人,大明的皇帝,我自然也要跟着鼓励这些有志气的青年人,跟着大伙儿一起鼓掌。

    那两位发言的青年人,我也很有兴趣认识下,本来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却有着一腔热血要投军杀敌报国,属实了不起。

    比起那些身居高位,整日只想着蝇营狗苟,唯利是图的权贵们强上一万倍。

    这才是我大明王朝兴旺的希望,天下百姓安宁的基石。

    当然,在这嘈杂的茶馆,充斥着各型各类的人,我也不方便跟着他们一起冒头,也不能主动上去与他们打招呼。

    我想他们既然是北去京师投军的,有缘分自然可以相识的。

    茶馆的人还在议论纷纷,我就带着随从走了出来。现在最要紧的是赶回北京顺天府去,多停留一天就多一天的变故。

    下午的烈日才过,我们又马不停蹄的走出济南府,向北出发了。

    没想到才出济南府不足百里,就碰上赶上来的那两位茶馆里发言的仁兄。他们过来询问。我们是不是也是往北去京师的?

    锦衣卫指挥使冷冷的回了他们一句。

    “是的!”

    然后一直拦着两人不让他们靠近我坐的马车。

    两人很是疑惑,没说几句话便与锦衣卫指挥使吵了起来。

    原因竟然是他们嫌弃我们走的慢,想要让我们靠边些,让他们先过。

    他们是两人两匹快马。

    看来年轻人就是气盛,可是惹了锦衣卫可不是什么好事,轻也毒打一顿,重也要下狱的。

    好好的两个爱国青年,不能还没报国呢,就让锦衣卫给收拾了。

    “大福,让车夫停下车!”

    我叫太监大福让车夫把车停下,亲自下车来过去看看情况。

    锦衣卫指挥使见了我过来,忙行礼道。

    “公子爷,这两位非要闹事!”

    年长的那位青年我才是我们这一行人的主,赶忙解释道。

    “公子,误会了,我们有急事要赶往京师,你们一行人占了驰道,想借个道让我们先行,可以不?”

    人家都那么客气了,我也得接过话来客气的回复他。

    “自然可以的,不能耽误了两位仁兄,不知在下能否多问一句,二位仁兄忙着赶往京师是有何要事的吗?”

    “据在下所知,京师现在已经戒严了,正准备着对鞑靼入侵的大战。”

    年轻的那位走过来与我行了个礼,告诉我说。

    “我们是苏州府青山书院的秀才,这次与陆维兄前往京师就是去投军杀敌的。”

    听闻我直呼好:“二位仁兄之举,真是给我们读书人长脸,在下佩服!”

    “在下姓黄,单名一个弟字,能结识二位仁兄真是在下的荣幸。”

    “黄帝?”

    年长些的那位青年闻说我这名字,有些不解,我又接着解释道。

    “是弟弟的弟!”

    两人这才恍然大悟,开始前后介绍自己,年长些的青年自我介绍道。

    “在下姓陆,单名维,陆维,姑苏人,见过黄公子。”

    寒暄过以后,再轮到年轻点的青年,他的名字让我差点笑出来了声。

    “黄公子好,在下姓苟,名日新,苟日新见过黄公子。”

    要不是我读过《论语》,知道里面有一句“苟日新,日日新!”的,还真差点把他的名字想成这样的。

    “狗日新!”

    别嫌弃人家这名字读音有些不太雅,其实这意思可是雅的很,读过论语的都知道这是什么个意思。

    说了一小阵子的话,相互了解了些彼此的基本情况。

    他们是北来投军的,我是北来出钱资军的,大家都是为了大明来出力的。

    我让锦衣卫指挥使把拦在驰道中间的马车挪开,放陆维与苟日新这两位着急投军的先行通过。

    两人挥鞭策马而去,只留下一股股腾起的灰尘。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