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朝小驸马 > 第九十九章 寒门崛起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唏律律……”

    王明的白马离溧水学堂十几丈远的时候,就被王明勒停了下来,白马扬起前蹄,一声长嘶。

    小红娇躯忍不住向后一仰,倒在了王明的怀里,惊讶道:“老爷,怎么停了?离学堂还有一段距离呢?”

    “你听……孩子们正在晨读呢,我们不要打扰他们,悄悄地过去……”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小红皱眉笑道:“老爷,他们读书的声音好稚嫩呢。”

    “是啊,都是孩子,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大明的未来啊……”

    王明说着就先从马背上跳了下来,然后将小红抱了下来。

    小红玉手提着一竹篮新鲜的肯德鸡,阿彪提着两大瓦罐雪梨果酒,跟在王明的身后,朝溧水学堂走去。

    溧水学堂是一座简陋的茅草屋,四周围了篱笆墙,篱笆墙上缠满了牵牛花,前面有一个小小的栅栏门。

    学堂右侧就是溧水,溧水清澈澄碧,十几丈宽,微风吹过,波光粼粼。

    后面就是一大片竹林,晨风轻抚,竹叶萧萧,十分地幽寂,适合晚上抚琴品读。

    王明自以为来地很早了,但学堂的孩子们却比他起地更早,已经坐在院子里的书桌前开始认真地上早读了。

    栅栏门开着,里面的孩子们虽然只有十二三岁,但个个朝气磅礴,衣着虽然很朴素,但却十分干净,坐姿笔直端庄,右手拿书,声音十分宏亮的念着。

    溧水四皓手里拿着劫持,在院子里转悠着,监督者他们,一看见有学子偷懒,上去就用戒尺在他的手心狠狠抽一下。

    “你们是寒门,不是士绅豪族之后,读书是你们唯一的出路……”

    王明怎么感觉溧水四皓的这句话非常的熟悉呢?

    他悄悄地朝院子里走去,林杰突然抬头发现了他,浑身一愣。

    王明轻笑了一声,右手摇了摇,示意不要打扰了孩子们读书。

    但林杰却突然大声喊道:“大家都停下来……”

    学子们纷纷放下了书,抬起头眼睛怔怔地看着老师。

    林杰看着不知所措的学子们,大喊道:“你们平时要跪父母,孔圣人,君夫,但今天却还要再跪一个人,没有他,你们一辈子依旧还是庶子,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说着就“噗通”朝王明跪了下去。

    其他的溧水三皓见状,也“噗通”跪了下来。

    “王公子是我们溧阳寒门士子的大恩人,请受我们一拜……”

    那些寒门学子,也纷纷跪了下来,朝王明大喊道:“学生谢王先生改命大恩……”

    “你们这是……”

    王明赶紧让阿彪和小红将他们一个一个搀扶了起来。

    林杰老眼噙满泪水,声音十分沙哑地对王明道:“王公子,县学收地都是达官贵族之子,就连县里的李学正,也是李家的人,根本就没这些寒门士子的出头之路,是您将溧阳李家打倒,为他们争得了出人头地的机会,他们应该谢你……”

    王明给小红挥了挥手,小红提着竹篮,挨个给众寒门士子发放肯德鸡。

    这些寒门士子,平时一年半载都吃不上肉,见到金黄酥脆的鸡腿,顿时馋地口水直流。

    王明回过头,对他们大喊道:“你们要相信大明,相信陛下,以后再也不会有地方豪族把持科举资源,不让他们参加科举,不中秀才的可能了,我们寒门将会和那些豪门一起公平的竞争。”

    “寒门崛起……”王明振臂一呼,大喊道。

    “寒门崛起,寒门崛起……”

    顿时,整个溧水学堂,都充斥着年轻学子们震耳欲聋地大喊声。

    王明将两大罐果酒交到溧水四皓的手中,然后说明了来意。

    林杰有些吃惊,道:“王公子,不是老夫打击你,从院试到殿试,大多数人最少都要寒窗苦读十几载,您能坚持下来吗?”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王明淡淡地笑道。

    林杰手捋着花白的胡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笑道:“如此,就提前祝愿王公子旗开得胜,一路过关斩将,早日美梦成真……”

    ……

    溧阳县学大门前,坐了三个登记考生个人信息的衙役。

    县学大门前面,排了两行长长地队,一行是豪族士绅之后,衣着华丽,腰间坠着美玉,一副神奇十足的样子,眼睛鄙夷地看着对面的寒门士子。

    寒门士子个个衣着破烂,身上补丁打补丁,但他们胜在人多,一眼看不到头,论人数绝对是豪门士子的七八倍。

    自从洪武三年,重开科举后,朱元璋为了弥补朝廷人才不足的现象,实行扩招,每年获得秀才的学子,比以前多最少五六倍。

    王明和溧水学堂的众学子们排在了寒门士子的最后面。

    等了两个多小时,才终于轮到了他。

    “籍贯。”

    “溧水。”

    “姓名。”

    “王明。”

    “父亲,祖父,高祖父都叫什么?三代从事什么职业?”

    “俱已身亡,不知道……本人职业务农。”

    负责登记的小吏有些吃惊,不过这种情况自从元末战乱后,就很平常,他也没多问。

    另外五个溧水学堂学子选取了王明做担保人(这时候朝廷还没给秀才发米,所以也就没禀生,不需要禀生担保),他们在小吏登记好个人信息的木牌上,填好自己的名字。

    在担保人一栏,王明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小吏将木牌分别发给他们,对王明训诫道:“这次院试,是直隶应天府直接派人下来进行监考,不比以往,你们可千万别作弊啊,否则后果很严重……”

    “嗯嗯……”王明赶紧点了点头,然后向那小吏笑道:“放心吧,我们寒门士子个个讲诚信,绝对不会作弊,倒是那些豪族……”

    “那就好,提前预祝你们考中秀才。”那小吏笑道。

    这个时候,科举还不太成熟,就只有四场,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一直到洪武后期才增加了县试,府试。

    王明拿了准考证木牌子,就喜滋滋地下去了。

    他准备在县城租一间民房,认真复习,为四月中旬,三场科举考试做准备……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