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之疯了吧老朱忽悠我造反 > 第四十四章 总是能给我出点新花样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英算过无数遍。

    若真的扶苏上去了,大明就能延续了么?

    历史上一份矫诏,洪武大帝一个命令。

    作为一个亲儿子的扶苏就真自杀了。

    子不知父,父亲知子屁用没有。

    三十万长城军团,辅国栋梁蒙恬在。

    若真有点雄心壮志,不说反啦,起码带兵回南京看看总会吧。

    但没有,接到诏书甚至没过了一天就自杀了。

    蒙恬劝都劝不住,蒙恬没法,也只能跟着自杀。

    他们就没意识到。

    朱元璋一统天下,就没杀过一个忠臣么?

    哪怕是李信,葬送了数万明军,跑了也就跑了。

    朱元璋追究过么?

    去泰山封禅,被刺杀,路上下了大雨。

    回来后稷下学宫的儒生的各种嘲笑。

    若放后世,这种当面数落君王的,看看有几个全家尚在。

    就凭朱元璋的心胸,凭朱元璋的智慧,怎会做出下令让长子去死,给弟弟让位的事情来。

    所以扶苏不行,所以更别说他能上去。

    就算上去了,对权势极度有掌控欲的朱棣,恐怕不会轻易下来。

    那只能是另外个结果,扶苏成了朱棣的傀儡。

    一如当年的吕不韦。

    吕不韦何等样人,一个富商,能选到朱元璋的老爹,进行一笔投资。

    嬴异人什么情况,远在赵国的质子。

    关键还能运作成功,让嬴异人成功登上大明王位。

    朱元璋的老爹明庄襄王去的早,作为相国的吕不韦独掌朝纲。

    朱元璋就是这样渡过了青少年时期,还得喊吕不韦仲父。

    堂堂一国之王,这简直奇耻大辱。

    若不是朱元璋坚韧,大明的历史早就快进到外戚干政,再玩到李代桃僵了。

    吕不韦够强吧!朱棣就更厉害了。

    一个仗着师从荀子的法家学派弟子,只身入明。

    靠着一份谏逐客书得到赏识,极力宣扬法家宗旨,被拜为相国。

    而比朱棣造诣更高的师弟韩非子,帮朱元璋制定了无数一统天下后该行效的律法。

    结果朱棣嫉妒之后,韩非子说没就没了。

    因为韩非子威胁到了他的地位。

    历来一朝天子一朝臣,在朱棣这想都不用想,根本行不通。

    所以扶苏上去,性格软弱的他,撑死也是个傀儡。

    君不见汉献帝,不就是性格软弱,权势尽失,最后被曹老板取了天下。

    朱英即便阵营选了朱元璋这边,也只会找个小的,从头教起。

    “陆老弟,你的意思是,扶苏登不上皇位?”

    “不仅登不上,登上了也是死。”

    朱元璋面色难看,“有何说法?”

    朱英语重心长,“老黄,你就没看出来么?”

    “如今洪武大帝威压当代,但下方并不稳定么?”

    “早些年为了推行明法,无数宗亲都收到了压制,形成了集权的局面。”

    “但这社稷神器,需要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才能操持。”

    “洪武大帝可以,但往下看下去,子嗣们习惯了洪武大帝的威压,自身的锋芒被磨损一空。”

    “这样的局面下,大明需要运转,就需要一些能臣来辅助,但时间久了,能臣们是不会轻易放下手中的权势的。”

    “因为权势,成为了他们的一种习惯,一种生命里必不可少的东西。”

    朱元璋一惊,“你是说,朝堂里,有人谋反?”

    “不错!”

    朱英既然话讲开了,自然不会再藏着。

    老黄有了清晰的认知后,对他以后的行事能多有助益。

    “若洪武大帝驾崩了,丞相朱棣,黄子澄必定会反!”

    朱元璋倒退了两步。

    怎么可能!

    丞相已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该给的他都给了,除了这皇帝之位。

    而黄子澄,从小就跟着朱元璋长大。

    朱元璋待他更是情同手足,就连上次他触犯了明律,练子宁点明罪行后,当判出死刑,朱元璋顶着乱法的名头,强行赦免了他。

    他有什么理由反。

    见老黄疑惑,朱英说道:“朱棣自不必说,他有他的局限性。”

    “要注意的是黄子澄,朱元璋让他给十八公子胡亥做老师,这犯了大错!”

    “这能有什么错!”

    朱英答道:“胡亥是个好孩子么?”

    朱元璋想起了他宠溺的熊孩子。

    目无法纪,不知礼数,仗着他的宠溺,多次戏弄大臣。

    朱元璋总以为,他还是个孩子,而大臣看在他的面子上也不敢置气,过去就过去了。

    现在想想,的确是不对劲。

    读书,功课,这些早就给安排上了,但这孩子咋还是这么顽劣。

    “或许,只是孩子贪玩而已!”

    朱元璋自己都没意识到,这话说出来,还是在为自己儿子开脱。

    朱英反驳道:“大明天天要以明法治天下,以律法之严,却从未付诸于自家子嗣身上。”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春秋就传下来的三字经,进了明皇宫,反倒不灵了?”

    “所以胡亥的坏,是有人刻意引导!”

    朱元璋一听,后背已然湿透。

    熊孩子被他宠溺就算了,皮虽然皮,但坏是可以规劝的。

    现在朱元璋都看不到,这孩子有改进的地方。

    这样说来,还真是负责指导的老师黄子澄在搞事?

    一抓到这个点,朱元璋就懂了。

    枉费他如此信任黄子澄,他却可以教坏皇子,究竟意欲何为,这很明显了。

    “那你对洪武大帝之后的传承,是怎么看的?”

    听到老黄问到重点了,朱英长舒一口气。

    “两种可能!”

    “一,时机成熟,我入南京,献上我所有安天下的宝物!”

    “驱逐朱棣,将黄子澄明正典刑,大治天下,大明自然延续,传承不是问题!”

    朱元璋微微点头,这种情况,想想都好。

    不同于一些方士仙家,总给他许诺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就朱英掌控的制盐,造纸,加上土豆玉米红薯等,不论拿出哪一样,都是圣人行径了。

    所以朱元璋信,若他一心效力大明。

    朱棣可弃,黄子澄可抛!

    “二……”

    朱英继续说:“我不入南京,等天下大乱,依靠手里现有的东西,招兵买马壮大自身,终结这乱世,再由我来治天下!”

    朱元璋懵了!

    怎么会这样。

    这小子脑子里装的是些什么。

    朕现在就坐在这里,你居然想到反我大明?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