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福运医妃旺夫命,王爷越宠江山越稳 > 第344章 改变和迁都真的很烦人

第344章 改变和迁都真的很烦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迁都之事因凌王太过强势,已然是铁板钉钉,毫无迂回的余地。

    任你百官如何劝说,长安士族勋贵如何明着反对,暗中威胁;或是钦天监以龙脉之说,长安为龙脉所在,迁都不利国祚等等,凌王都不屑一顾。

    凌墨萧的态度就摆在那里,要么支持他迁都幽州,要么你们就留在长安,没有第二条路可选。

    当然,暗中搞事的人也不少,有人想扶持前废帝之子上位,凌墨萧直接一网打尽,将这些人以造反罪处决。

    也有人想暗杀凌王,同样死得很惨。

    凌王在长安的态度很明确,以柔待百姓,对待士兵同样宽容。

    哪怕是之前对战的皇城军,战后他确实没有追究。

    对于前来驰援的谢大将军,他甚至敬重地送其离开,直说若凉州打蕃人有困难,上报朝廷,他会派兵支援。

    完全没有要夺谢大将军兵权的打算。

    对百官他是恩威并施,那些老御史,死谏不可迁都的,他没像吴王那样强势地逼着老御史撞柱,而是真诚说出自己的计划,希望对方能支持自己。

    唯有对长安的老牌士族和勋贵,他是丝毫不手软,凡是敢阻碍迁都大业的,都严惩不贷。

    他还未回长安,先将整个工部送了过去,得先去建皇宫。

    百官一听,幽州连皇宫都没建,这都怎么迁?最起码要迁个三、五年,哪能说迁就迁的?

    凌王直接说,开国时长安是一片废墟,不照样建立大夏王朝!

    现在的幽州比当时的长安可强太多,并且,他还要去打高丽,哪有时间跟你们耗个三、五年?

    同时传旨天下,后年的春闱是在幽州考,天下考生可以提前去幽州备考。

    可以这么说,现在的幽州城,除了没建好皇宫,别的跟长安比并不差多少!特别是扩建外城之后。

    以前百官就知道凌王强势,若不强势也不可能成为战神,也不可能那么快的速度灭了北疆,但他们没想到,他能独断专行到这个地步!

    迁都这么大的事,都能一意孤行。

    偏偏人家还有这个实力,军权在手,国库丰盈,粮食不缺,又得民心。

    甚至幽州早就有了一套自己的政治班子,长安的官员不想去,很快就有幽州的官员顶上。

    百官能怎么办?只能苦着脸同意啊!

    不光要同意,还得帮新帝想法子让迁都更顺。

    凌王的态度很明确,他不怕士族和勋贵造反,所以用不着将这些人绑着一起去幽州。

    你们不想去就留在长安,但你们敢造反,那就只有杀头一条路,在他这里,丝毫不会对士族和勋贵仁慈。

    迁都大业很快拟定,凌墨萧将细琐任务分派给百官,留下甲四带兵镇守,他自己则想快速赶回幽州城。

    而早已接到消息的沈冬素,已经先一步让人开始修建皇宫,其实她早有准备,自从打定主意不回长安,她就料到有这么一天。

    建皇城的材料早就备妥,有墨门子弟来建造,工部配合,明年凌墨萧登基大典要用的宫殿,绝对能建好。

    像祭祀用的天坛,阅兵的广场和大道,官府的机构等等,现在幽州城就有,并且她就是按最高标准来建的,根本不需要重修。

    至于皇家最看重的皇陵,凌墨萧肯定是不会迁陵的,长安留一些宗室守陵就行了。

    至于新的皇陵,呃,她和凌墨萧还能活很多年,慢慢修就是了。

    后宫更是可以慢慢修,反正她可以带孩子继续住凌王府,凌墨萧又没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需要安置,更不需要各种皇家园林,单纯象征皇权的皇宫,建造要省事多了。

    消息传开的时候,最兴奋的光属幽州百姓,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几年前还处于阶级最底层,连活下去都是奢侈的幽州流民,几年后会成为皇城子民!

    那些还在流民区,没有人藉的百姓,现在是农藉、工藉啥都不挑了,赶紧入藉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可不想等别人都成了皇城子民,自己还是流民。

    就连那几个之前被太后送来给凌墨萧当侧妃的长安姑娘,也鼓起勇气找到陈落雪,想正式入藉,即便做不了女官,也想要一份正式工作。

    她们怕的是,等家族的人迁到幽州后,她们会再次沦为家族的棋子,现在则是改变自己身份地位的最好时机。

    幸好这年头的百姓相对淳朴,没有京城房产的考虑,否则定会趁机抬高周边房价,那就是另一个乱子了。

    沈冬素有点小庆幸的是,姜宏那家伙不在幽州,他要是在,知道迁都幽州,肯定会趁机购买很多铺面。百姓想不到这一点,他肯定能想到。

    陈落雪等女官则在担心,女官本来就是幽州独一份,现在幽州成了皇城。

    她们肯定不被朝廷承认,以后的幽州城也不会像之前那么自由,女子会不会再一次被套上枷锁?

    女医护是否能被允许存在?

    工坊是否还要女工?学堂是否支持女子读书?等等问题,都很现实。

    凌王妃在幽州城可以说一不二,但在京城却不行。

    文武百官会用各种规矩来阻止凌王妃,再来一个后宫不得干政,凌王妃现在做的那些事,全都不许做的,只能留在后宫照顾孩子,那时应该怎么办?

    沈冬素见人心浮动,便抽空召集女官们开了个会,郑重地向她们保证,未来会改变,但也是往好的方向变。

    凌王坚持迁都幽州,是要将天下变成幽州,是要实行幽州律,而不是将幽州变成另一个长安。

    你们担心会变,长安的人更担心。你们不能在动荡还未来之时,自己先乱了阵脚,而是做好准备,去应对未来的改变、动荡。

    女子为官确实是史无前例,但她既然已经开了这个例,且幽州人已经看到女官、女医护带来的好处,那就不可能长安的官员一反对,便将她们所做的功劳抹除。

    不光是她们,所有的权贵、官员、士族、寒门子弟,全都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要做的是团结一致,打破禁锢,为天下女子,闯出一条全新的路来……

    这次会议很有用,陈落雪等人认清一个事实,那就是只要你够有用,够有实力,有更多的人支持,一些反对的声音终究会被抹去。

    也许这条路很漫长,很难走,但她们已经在凌王妃的带领下走了上来,那就要坚持走到底,不怕万难。

    沈冬素为女官们列下未来三年她们要做的事,那就是将朝廷百官不重视的部分,重视起来。

    像妇幼保健,提高人口,减少婴幼儿夭折率,给女子提供更多的岗位。

    特别是在农村,女子若能挣钱,能养活家人,那家族地位相对会提高不少。

    相对地,女子的家族地位提高了,也会支持女儿晚几年嫁人,支持女儿学一门手艺,而不是将女儿视为‘赔钱货’……

    大力推广女医护、女子技术学校、训练能跟随军队远征的女医护,提高全民卫生习惯,特别是偏远山区,瘟疫爆发高的地区,将瘟疫彻底扼杀……

    她说一条,陈落雪等人就记一条,这些事情也许一年、两年看不到成果,但十年、二十年之后,天下人定会看到女官们的功劳,认可女官的存在。

    至于万书阁、墨门学院等机构,同样也在担心,他们不被长安的权贵所容,这些人沈冬素可没有去安慰他们。

    你们又不是小姑娘,还需要人安抚一下。本王妃给了你们一个登上舞台的机会,能不能长久地站在历史的舞台上,得靠你们自己去争取。

    就像她跟陈落雪说的,未来的幽州会变成什么样,谁也说不好。

    她唯一能肯定的,就是大夏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士族门阀必将没落。

    权贵的能力必被削弱,寒门崛起正当时,旧的东西势必被打破,而新生的东西你们能不能抓住,就看你们自己的能力了。

    哪怕到了今日,沈冬素依旧有着很清醒的认知,就是她在医学上面能称得上专业,在这个时代,美食方面,她也能当个师父。

    但别的行业,她只配当指路人,连领路人都做不到。

    而凌墨萧越是信任她,她越不敢乱指挥,同时在幽州苟发展多年,让她更加清楚地认识到。

    全新的东西,你不能在它没成长之前将它曝光,那样会有很多外力来阻碍它成长。

    只有让它默默长成,能震慑万物,能有自保的能力,才能将它公之于众。

    就像蝉在漆黑的地下埋了多年,只有结茧重生,长出翅膀,才会飞到地面。

    沈冬素知道长安好边在全力反对迁都,同时那些人因为害怕凌墨萧,不敢怪责于他。

    那就要为他这‘妄为’的行动找个借口来怪罪,也就是找个人背锅。而她明显很合适。

    ‘定是凌王妃蛊惑了凌王’,相信这样的话在长安已经传遍了。

    她以前不怕得罪那些权贵,现在更不可能怕,管你们说什么,你们闹得越欢,凌墨萧越能认清,长安和幽州哪个更适合做京师。

    凌墨萧本来就嫌弃长安的那些人,恨不得将长安的权贵、士族、门阀打碎了重捏。

    前有先帝被废帝害死之事,这事废帝党自然是参与了的。

    再有凌王和废帝长安一战,这些人要么作壁上观,要么明着站废帝这边,凌墨萧虽然事后没有追责。

    因为他一心要回幽州去打高丽。但你们再闹腾下去,把他彻底惹火了,那情况就不好说了。

    所以沈冬素一点也没将长安那边视为压力,倒是听说太皇太后,呃,她是真长寿啊!

    一年之内送走三个后人,先帝、太子、废帝,她还活得好好的。

    她是最支持凌墨萧迁都的,但她的要求是,要优先建她的宫殿,并且她要最早一批到幽州。

    同时劝凌墨萧,没道理称帝之后,后宫还只有一个女人。

    之前她送去的那些女人,你看不上也没关系,但首次选秀,得她来把关。

    再则如今都反对迁都,但卢家是支持他的,只要他重用卢家,有卢家支持,迁都的事要顺利很多……

    凌墨萧很耐心地听她说完,然后表示幽州的后宫还得几年建,且幽州太冷不适合老人居住,太皇太后先安心在长安住着,等后宫建好后再来接她。

    同时明显表示,他登基后当以国事为重,外敌未灭,内患未除,他没有心思选秀,选秀的事不必再提。

    至于惩戒卢家,那是先帝亲自下的旨,他还未登基,怎么能违背先帝的旨意?

    一句话,你就安心在长安养老,别闹妖蛾子,太皇太后该有的尊荣我不会少你的。但你想到幽州闹事,那还是早点死心吧!

    太皇太后又气又懵,私下骂他不知好歹,把沈冬素那个农女当个宝。

    而听说凌王拒绝了太皇太后,那些本来讨好她的世家女,顿时都不再讨好她,这一点又让太皇太后愤怒不已。

    本以为这是卢家再次掘起的机会,没想到凌墨萧这么油盐不进。

    凌墨萧觉得长安这边的事,全都是耗精力又费神的破事,应该带庞先生来的,他最擅长处理这些事。

    至于他自己,恨不得立即飞回幽州。

    也不知道大宝小宝怎么样了?听说出牙发烧后,会影响孩子的食欲,肯定瘦了不少。

    要是没有长安的破事,他今年就能灭了高丽,三年内必灭新罗和倭国。

    而现在又要重新开始,并且他登基之后,御驾亲征也不像之前那么自在。

    他一火大,就召集百官,迁都的事赶紧给我拿出章程来,要快、快、快!

    比起墨迹的官方,商人的速度就快多了,一看迁都已经是定局,大商行也顾不得冰天雪地,立即就往幽州赶。

    同时再次羡慕姜家的好运气,谁能想到,当年靠女儿嫁给一个三等侯。

    才在江南商场站稳脚的姜家,追随凌王之后,不光封了爵,还成了新皇城最大的商家。

    最先赶到幽州商家,很快发现幽州城巨大的市场空白,这里竟然没有青楼,没有赌坊!

    我的老天爷啊!堂堂皇城,没有青楼妓馆赌坊,哪能叫皇城?

    当即有人准备买地盖楼,同时派人到江南,买一批训练好的姑娘来。

    他们要开第一家青楼妓馆,新皇城巨大的利润等着他们捞啊!

    可等他们找官方人员一问,对方直接将管事的头按到刻着幽州铁律的石碑上,骂道:

    “你特娘的不想活了是不是?给老子看清楚,看完抄一遍,抄完背下来!”

    “幽州城,全面禁止人口买卖、青楼暗娼、赌坊博彩,最烦你们这些外地来的乡巴佬,一点规矩都不懂!”

    我可是长安最大的商行管事啊!竟然被你们称为乡巴佬!

    但是,这幽州铁律也太特立独行了吧?

    什么时候开青楼都违法?从古至今,青楼都是当地最大的税收行业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