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江山为谋之半阙风月 > 第一五三章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天宇殿内正寂,苏扶臣踏入时竟有些不敢相信这是自己过去日日都要踏足的地方。

    他脚步不重,但在此刻,即便是这样轻微的声音都足以引起殿内所有人的注意。

    视线齐刷刷地都落在苏扶臣身上,看得他从未有过的紧张,身子不由一震,连脚步都随之停了下来。

    还是苏澈身边的内侍认出了苏扶臣,一时间不知是喜是惊,赶忙去向苏澈禀告。

    苏扶臣就在原地等着,等内侍小跑着出来,告诉他,苏澈召见。

    苏扶臣深深吸了口气,再缓缓地吐出,积在心头的压力却并没有因此消散,他再定了定神,这才勉强往内殿走去,每一步都踏得他心神不宁。

    终于见到苏澈的那一刻,苏扶臣不由屏息,站在几步开外的地方望着半年间苍老了许多的父亲,不知应该如何开口。

    还是苏澈先向他招手,道:“上前来。”

    苏扶臣不敢耽搁,快步到苏澈面前,心中积压多时的愧疚终于在这一刻爆发,双膝一软便跪在苏澈面前,颤着声喊道:“父皇……”

    沙哑的声音回荡在寂静的天宇殿内,最后消止于他伏地不起的身影之上。

    苏澈拿在手里的折子落下,正砸在苏扶臣背上,他忙去捡,之后将折子拿在手里,抬头去看苏澈时双眼已经通红。

    分别半年有余,父子二人都不似当初分别时的模样,尤其是苏扶臣,消瘦许多,连声音都好似变了,看得苏澈一阵心疼,但当目光落在苏扶臣手中的折子上,看着他想要打开却又不敢的举动,他道:“打开看看吧。”

    沉重的叹息让苏扶臣本就还未完平复的心情又起了波澜,他垂眼去看那一本平平无奇的奏折,忽然失去了打开的勇气。

    苏澈抬了抬手,是让苏扶臣起来的意思。

    苏扶臣这才站起身,动作做得慢,过程里听苏澈补充道:“才从福元关送来的消息。”

    手指收拢,手中的折子仿佛在瞬间重有千金。

    从在殿外遇见苏澈和苏礼臣的情况来看,必然是福元关出了大事。

    苏澈又补充道:“你皇叔即刻就带兵往福元关去了。”

    苏澈只得苏逸一个亲兄弟,苏扶臣自然知道这个“皇叔”指的是谁。

    苏扶臣终于鼓起勇气去看折子上的内容,越看越是震惊,越看越担忧前线的战事。

    最后,他又一次跪在苏澈面前,叩首道:“是儿臣的错,给蜀国带来如此灾难,儿臣愧对父皇,愧对列祖列宗,愧对蜀国上下的臣民。”

    苏澈摇头,又摆了摆手,满面苦涩与无奈,道:“不是你也是别人,但是扶臣,这次你可要千万记住,再不可妇人之仁。”

    联想到秦然之前对自己嘱托,再看着苏澈那双忧思深重的眼眸,苏扶臣却蓦地茫然起来,问道:“如果是我们想要的结果,父皇还要儿臣下手吗?”

    苏澈眼底又添了一层黯淡,像是认命了似的,道:“先下去吧。”

    苏扶臣退出天宇殿,并未回自己的府邸,而是直接去了苏逸府上。

    听闻是苏扶臣到访,苏逸先以有要事在身为由拒绝接见,但苏扶臣坚持让人通传,如此两次之后未果,他便干脆硬闯,这才终于见到了苏逸。

    过去风光霁月的三皇子如今落魄至此,想他离开燕京时何等阵仗,现在只身归来只剩下这等狼狈,苏逸又是鄙夷又是恨,眸光凶狠,道:“谁给你的胆子硬闯孤的淮王府?”

    苏扶臣浅浅行礼致歉后,亟亟问道:“皇叔带去的粮草能支持多久?”

    言下之意,便是苏扶臣知道苏逸暗中调粮一事,便是晓得誉城存量存在缺口。

    苏逸眸光一凛,眨眼间便拔出正要带走的佩刀,架在苏扶臣颈间,逼问道:“你还知道什么?”

    苏扶臣此时却临危不乱,道:“孤不想再知道这背后还有什么,只想问皇叔,此去福元关究竟有多少胜算?孤可有什么能帮上忙的?”

    “帮忙?”苏逸似是听见笑话一般冷冷一笑,道,“孤可不敢请三殿下你帮忙。”

    “陈\/军另辟蹊径找到高处以火攻攻打福元关,已是给了当地守军沉重一击,耗下去只会对我们越来越不利。皇叔为蜀国安危前往边境,孤作为蜀国人,只望能在此时协助皇叔打退陈\/军,守住蜀国河山。”苏扶臣道。

    苏逸却不以为然,道:“行军打仗的事,孤自有安排。你也说了事关蜀国存亡,你就老老实实在燕京待着,若是动了其他心思,等孤打退了陈国那帮蛮\/子,定会回来收拾你。”

    “皇叔。”苏扶臣道,“孤不敢对皇叔有所肖想,但陈\/军来势汹汹,孤实在担心。孤确实不懂战事军务,过去也不能明白皇叔的苦心,如今大敌当前,孤只想请皇叔放下成见,容孤尽绵薄之力。”

    苏扶臣说得格外真诚,苏逸却仍然不为所动,道:“现在蜀国需要的是敢于拿刀拿枪上战场的勇士,入老三你这样肩不能扛的文弱之流,老实待着,别再给我们添麻烦就该是我们谢谢你了。”

    说着,苏逸收了刀,背过身去,显然是下了逐客令。

    苏扶臣却还不放弃,道:“陈君利用联姻陷害璇儿,计划两国矛盾,如今陈\/军压过边境,侵我国土,孤绝对不会坐视不理。但孤恐怕只凭蜀国一国之力,并不能有效打击陈\/军,如果孤提议正式出使魏国,皇叔以为如何?”

    苏扶臣过去从来不主动沾与魏国相关之事,主要还是因为苏澈即便有政和长公主作为中间桥梁,但魏国狼子野心从未隐藏,所以他甚少走动,连带着苏扶臣也不怎么提及与魏国联系。

    现在苏扶臣自己提出要联合魏国,这无疑已经表达了他此次归来后的态度,也是在向苏逸道歉。

    至此,苏逸才稍又宽慰,试探问道:“这是你自己的意思,还是皇兄的意思?”

    “是孤自己的主意。”苏扶臣正色道,“但是孤对魏国不甚了解,所以斗胆请皇叔教孤。”

    说着,苏扶臣向苏逸长揖。

    苏逸自然也明白政和长公主在魏国政界呼风唤雨都是魏君对她宠幸所致,如她当初留在蜀国,到死也只是个泯然众人的皇室公主罢了。而她作为和亲公主嫁去魏国,更代表了蜀国对她的抛弃,她怨恨蜀国无可厚非,为了自己的利益反过头来利用母国也说得过去。

    苏逸正是因为知道政和的心思,而蜀国和魏国确实又都受到陈国的制约和压迫,于是他宁可违背苏澈的意思,暗中与虎谋皮,互相交换利益,而这些自然是不能摆来台面上的。

    现在苏扶臣愿意撕开这个口子,对苏逸来说未尝不是好事,况且政和长公主跟苏扶臣的母亲有些渊源,让苏扶臣去见政和长公主还是能再多几分把握的。

    这样想着,苏逸道:“魏国现在也和陈国在边境对峙,这个时候去找魏国,你意欲何为?”

    “发兵。”苏扶臣言简意赅道。

    苏逸想不到过去主和派的领秀,如今居然这样轻易地就说出了代表了战争的这两个字,诧异之外更多的是惊喜。

    苏扶臣继续道:“魏军还跟陈\/军对峙不见得是真的怕陈\/军,而是始终都在观望。陈\/军大军现在都在福元关外,如果能说动魏国此时向陈\/军发难,对我们解围会大有帮助。”

    苏逸将手里的刀放回桌上,道:“你那长公主姑姑可不是个耳根子软的人。她可是敢让人冒充苏璇,借蜀国之名,让天下对陈国群起攻之的人。你凭什么让她认定蜀、魏之盟?”

    因为政和长公主当初这个决定,蜀国和魏国差点就此断交,但因双方都忌惮陈国,更知道叶龄安虎狼之君,便还是暗中勾结,否则也不会有魏国暗中向彭城运送粮草的事。

    一切无外乎更为重要的利益罢了。

    苏扶臣不想承认,但现实就摆在眼前,他也担心真的说出来会激怒苏逸,所以迟迟没有开口。

    苏逸见他此时还这样优柔寡断,不满之意又浓,道:“你回去吧。”

    苏扶臣不甘心就此离去,终究还是不得不道:“因为强大如陈国,仅靠单单一个蜀国或是魏国,都不见得能完全抵抗住。而现在放眼天下,以我们三国为大,尚且还能互相只能,但凡有一方如曾经的梁国那样被陈国所灭,那么天下秩序会就此被打乱,到时将没有哪一国能再和陈国为敌。”

    苏扶臣的每一个字都扎在苏逸心头,反复折磨着他被压制了这么多年的不满和对陈国的仇视。

    而现在的苏扶臣,明显放弃了过去天真的政治主张,在对面来犯强敌的情况下,他选择主动向自己靠拢,还是令苏逸颇为欣慰的。

    但他终究不认为软弱如苏扶臣真能做出说动政和长公主联蜀抗陈的举动,于是道:“你既这样想,何不赶紧去跟皇兄表明心迹。时不我待,陈\/军随时有可能攻破福元关。”

    听苏逸松了口,苏扶臣不由松了口气,又道:“孤需要皇叔留给孤一件信物,这样更能让姑姑知道我们抗击陈国的决心。”

    苏扶臣本意是想让政和长公主了解蜀国现在举朝一心,但在苏逸看来,留了信物便是落下了把柄,他断不会信任苏扶臣,所以直接拒绝了。

    “你带着皇兄的国书去,政和还能不信?”苏逸道,“孤还有很多事要在去福元关之前办,你赶紧想想办法,如何劝说皇兄采纳你的提议。须知道,他可是一向不主张亲近魏国的。”

    苏扶臣正是知道这个,才先来找苏逸,他们眼下想法一致,彼此通过气后,他再去说服苏澈能多些信心。

    苏逸有心走结盟之路,在这件事上,他也不想多为难苏扶臣,于是打发走苏扶臣后,他亲自去了苏礼臣府上,算是为这次尝试缔结蜀、魏之盟铺路,让苏礼臣暂时放下对苏扶臣的偏见,兄弟二人一起去说服苏澈。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